彩神vll线控制动One-box突围战伯特利、利氪、比博斯特、同驭、格陆博开启量产竞速

发布时间:2025-07-28

点击量:

  【摘要】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与高阶辅助驾驶需求进一步提高,作为智能底盘核心的线控制动系统正经历从外资垄断到国产突围的深刻变局。

  当前,高度集成、降本增效的One-Box方案以高增速成为线控制动技术主流,以伯特利、利氪、比博斯特、同驭、格陆博为代表的本土厂商正加速布局。

  当前,汽车行业正向着电子化、智能化转型,随着辅助驾驶迈向高阶,底盘系统的线控化升级也提上日程。

  全球汽车制动领域曾长期是德系供应商的天下,博世、大陆、采埃孚三家德系供应商在较长时间维系着线控制动三分天下的格局。

  2022年及以前,博世曾一度占据乘用车线%的装机量稳居中国市场的霸主地位。

  目前市场的主流方案分为EHB(电子液压式线控制动)和EMB(电子机械式线控制动)两大类,其中EHB根据集成度又分为Two-box和One-box两种技术路线。

  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EHB交付新车1172.13万辆,同比增长61.24%,搭载率达到55.51%,到2030年,线%以上的乘用车中标配。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中国市场搭载线%以上都是One Box方案,One-box方案正凭借高度集成化的降本优势与装配便捷度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的高渗透率,不仅加速了线控制动技术路线迭代,还加速了国产供应商的替代进程。

  面对外资巨头的先发优势,国产厂商顺应新能源车企“智驾平权”的号召,从技术和价格入手,加速国产替代。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本土供应商在线控制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提升至30%以上,在One-Box领域,国产供应商的市占率更是攀升至38%。

  随着技术路线逐步完善,国产线控制动竞争已进入量产交付与产能比拼阶段,各企业定点项目和工厂建设正揭示出下一阶段的竞争格局。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线控制动产品量产的国产供应商,伯特利在2021年率先推出One-Box产品WCBS。

  据公司官网数据,该产品已经搭载于奇瑞、吉利、北汽、长安、广汽、东风、理想等众多汽车品牌车型,累计出货量近200万台。

  利氪科技采取“力出一孔”的策略,聚焦线控底盘,快速实现线控制动One-Box产品量产上车。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利氪科技在2024年One-Box细分领域市占率居国产线控制动供应商前三,量产项目公告数位居国内科创公司首位,后续爆发态势强劲。

  资本层面,利氪科技三年累计融资近20亿元人民币,融资金额居线控制动赛道首位,股东阵容包括奇瑞、一汽、北汽等产业资本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在产品国产化进程方面,利氪于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发布了全栈自研100%国产化的IHB-LK®GEN4,助力主机厂实现线控制动的完全自主可控,该产品计划于25年年实现量产。

  期间同步推出线核心产品,覆盖EMB和SBW。据了解,其电子机械自动系统EMB-LK®将于26年在国内头部车企高端车型中首发量产。

  由同济大学孵化的同驭汽车在2023年9月完成了5.6亿的B轮融资,并获得了7家主机厂的战略投资,其One-Box产品于24年成功在客户端量产。

  目前,公司产品布局涵盖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和底盘域控制器。2024年公司获得60多个新车型项目定点,出货量超30万台。同驭集成式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iEHB(One-box产品)与10余家整车厂开展配套合作,并实现大规模化量产。

  此外,同驭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目前已完成B样测试阶段,已获得5个新项目的定点。

  目前,同驭的Onebox产品已经通过了功能安全ASIL-D认证,且是国内首家获得信息安全认证的产品。

  其产品特点在于排液量大、建压能力强,最大建压能力达到200bar以上,PSU建压腔排量更是达到了25.3CC,因此能够覆盖更广泛的车型平台,具备更强的兼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底盘深耕方面,同驭汽车科技产品布局涵盖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和底盘域控制器,是全球极少数实现底盘X-Y-Z三轴控制全栈式布局的公司之一,这为其带来的系统性优势较广。

  目前,同驭已为一汽、东风、福特、吉利、北汽、零跑、江铃、江淮、五十铃、宇通、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80多家客户配套200余款车型。

  围绕全国产化芯片解决方案,同驭的Two box方案已经具备全国产化芯片量产能力,One box方案预计2025年具备全国产化芯片量产能力,这对于成本摊薄和自主可控都至关重要。

  另一边,清华系的比博斯特于25年年初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由普华资本、东方嘉富、恒隆集团、保隆科技等联合投资。

  公司汇集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近30年研发积累,核心产品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BIBC(One-Box)大批量交付,与采埃孚、奥托立夫同期获得2024铃轩奖-量产类底盘系统类金奖,2025年One-Box交付预计将超30万套。据悉,比博斯特已经获得吉利汽车定点。

  另一家汽车零部件线控制动供应商格陆博科技近期进展迅速,且属于同行中产品线较全的一类公司。

  据业内人士透露,格陆博科技的EPB、ESC、GIBC(onebox)已通过市场验证并实现大规模量产,成为公司的主要现金流业务。格陆博科技提供性能优异的EPB及制动器总成。

  官方数据显示,自2016年大规模量产,已搭载在数十家国内主流主机厂全线车型上,EPB-MGU累计出货超过500万只。公司提供多版本ESC,包含基础版ESC base、高性能版ESC pro、大容积版ESC HP,可匹配10t燃油车、新能源车各类车型,灵活适配不同车型的不同需求,自2021年大规模量产后,已运用在50+款车型,年产能突破百万,2026年产能可突破200万套。而作为创新性线控制动产品, GIBC2.0更是每月持续且稳定的大规模量产,其预计2025年产能将达100万套。

  在稳固现金流业务的基础上,格陆博科技持续布局前沿技术,抢占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高地。格陆博科技打造的GIBC(Onebox)+GRBC(冗余式制动控制系统)线控制动冗余方案是国内首家量产企业,广泛应用于乘用车、轻型商用车、无人物流车等。

彩神vll线控制动One-box突围战伯特利、利氪、比博斯特、同驭、格陆博开启量产竞速(图1)

  L3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正常情况下,GIBC负责执行绝大多数制动请求,而GRBC则作为GIBC(Onebox)失效时的冗余备份,可代替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以此满足系统更高的安全制动需求。

  EMB作为线控制动系统的终极解决方案,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执行层的关键一环。格陆博量产版全干式机电一体EMB制动控制系统,以全电驱动架构颠覆传统液压制动模式,于2025年6月首批订单下线出货,标志着格陆博EMB正式进入量产交付阶段,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彩神vll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同时,iCDS(底盘域控制器)已迭代至3.0运动域控制器版本,进一步强化了其核心技术优势。“All-in-One”,多合一域控制器方案,高度集成化架构实现整车动态协同,具备可拓展软件平台,车辆动态控制VMC和硬件全冗余设计,赋能车企实现动态协同控制与持续迭代升级,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建立起牢固的技术护城河。

  格陆博科技这种 “成熟现金流业务+前沿创新产品” 的业务组合,二者相辅相成,既保障了企业当下的生存与发展根基,又锁定了未来的技术制高点和核心竞争力,短-长期策略稳健。

  目前,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线控制动企业开启一波量产热,速度本身已经成为线控制动企业拉开梯队差距的护城河。

  比博斯特创始人刘晓辉曾表示,底盘行业正在经历从“功能叠加”到“系统融合”的质变,只有具备XYZ三轴融合技术的企业,才能赢下未来。

  过去,传统汽车底盘系统中,制动、转向和悬架等子系统长期处于独立运作状态,而智能化时代对整车协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XYZ三轴融合被认为是大势所趋。

  XYZ三轴融合指的是,利用统一的控制算法和通信架构,将车辆的纵向制动系统(X轴)、横向转向系统(Y轴)和垂向悬架系统(Z轴)三个维度的控制系统进行深度融合。

  这方面,同驭是全球极少数实现底盘X-Y-Z三轴控制全栈式布局的公司之一。

  比博斯特是国内最早完成智能底盘制动、转向、悬架XYZ三轴全系列产品布局与融合创新的科创公司,从策略上看,公司通过战略融资补全三轴的生态护城河。

  官方资料显示,公司于2023年通过战略融资,引入国内空气悬架龙头保隆科技,进军智能底盘Z轴控制领域,并在2024年引入战略投资人恒隆集团,切入Y轴智能转向市场。

  盖世汽车数据显示,比博斯特智能悬架供气系统(BAS)订单饱满,2025年内将大批量交付客户;智能后轮转向系统(BRWS)将于2025年底正式量产,其电子机械制动系统(BEMB)、线控转向系统(BSBW)以及底盘域控制器(BCDU)等新产品也将于2026年陆续量产。

  此外,随着One-box竞争日趋激烈,EMB(机械式线控制动)正成为下一个技术制高点。

  与传统液压系统不同,EMB完全实现电子化,便于与汽车其他电控系统整合,发挥制动、ABS、ESP、自动驾驶、能量回收等多重功能,这也获得了不少线控制动厂商的青睐。

  今年年初,上交所官网显示,伯特利发行可转债上会获通过,此次公司募集资金总规模不超过28.32亿元,应用于年产60万套电子机械制动(EMB)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年产100万套线控底盘制动系统产业化项目、年产100万套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建设项目等。

  利氪科技在25年上海车展期间也推出了线核心产品,其电子机械自动系统EMB-LK®已经接近量产状态,预计于26年在头部主机厂高端车型中首发量产。

  格陆博自2019年开始布局EMB领域,2023年其EMB产品首次成功完成冬标测试,在今年年初的冬标测验中,在响应能力方面,格陆博的EMB产品释放响应时间小于15ms,夹紧力响应时间小于15ms,达到抱死夹紧力的时间小于80ms,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通过将Onebox、ESC算法移植至EMB,格陆博实现了控制量的转换与传感器信息的融合,不仅在EMB的安全性与冗余策略上深耕细作,还推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主机厂在自主可控的趋势之下也开启自研潮,比亚迪旗下弗迪科技、长城旗下精工汽车等主机厂背景企业纷纷加入竞争。

  总的来看,不论是横向的线控制动、空气悬挂、线控转向三域融合,还是纵向由EHB的Two-Box走向One-Box再延伸出EMB,智能底盘的线控化趋势已然明朗,下一步的比拼既需要技术的突破,也需要标准的定义。

  从One-Box的产能竞逐到EMB的前瞻布局,从单一制动产品的国产替代到XYZ三轴融合的生态构建,中国线控制动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质变。

  伯特利、利氪、比博斯特、同驭、格陆博等本土力量,不仅以速度与成本优势撕开了外资垄断的口子,更在技术路线的定义和系统整合的前沿积极落子。

  这场线控制动的突围战,又能否从单纯的替代进口,迈向更高维度的差异化创新与标准定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776045948

微信咨询
微信二维码
返回顶部
×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776045948(手机同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