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会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吗?”这一疑问正随着行业的密集动作逐渐清晰。
据行业内共识,10万台机器人产量被认为是小批量生产,100万台产量则标志着行业进入量产阶段。但“量产”一词也不意味着简单的“批量生产”,而是技术成熟度、供应链稳定性、成本可控性与市场需求匹配度的综合达标。
迈入2025年,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如宇树科技拿下4605万元的大额代工订单、优必选与居然智家敲定万台级销售目标、智元机器人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让“量产元年”有了具象化的证明。
本文通过梳理2025年上半年国内部分头部企业的批量订单、产能建设、技术突破与资本动向等情况,试图从中探寻“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到商品的跨越是否已真正到来”这一问题的答案,为“量产元年”的判断提供一份基于事实的参考。
笔者认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标志,是头部企业在技术成熟度、产能可复制性、场景适配性的三重突破。2025年上半年,国内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在产品梯度、订单规模、技术自研等维度展现出清晰的产业化路径。
优必选聚焦场景深耕,Walker系列产品从科研教育(天工行者29.9万元)向商用服务(WalkerC)、工业制造(WalkerS1/S2)延伸,尤其WalkerS2的全球首款自主换电功能,直接解决了工业场景中机器人续航痛点。
智元机器人以核心组件自研构筑壁垒,灵犀X2系列通过小脑控制器Xyber-Edge、域控制器Xyber-DCU等自研模块,实现运动控制与交互能力的自主可控;其轮足切换型灵犀X2-N可以实现足式盲走台阶、轮式应对复杂地形,通过形态创新拓展了多场景适配性。
“订单落地”是衡量量产可行性的核心指标——它不仅需要企业具备“接单能力”,更要验证客户对产品“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的综合认可。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订单呈现“已交付订单验证技术可靠性、战略合作目标锚定规模化需求、行业标杆项目拉动产业链协同”的三重特征,头部企业通过小批量交付+重点场景验证,证明了产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4月,优必选发布公告,公司首获小批量工业制造场景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公司于4月24日与采购方签订了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采购合同,采购产品为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Walker S1和Walker C,主要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目前,公司已经收到对方支付的采购预付款。
2025年7月,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分为两个采购包,项目服务期为2025年至2027年。两个采购包中,智元机器人中标了预算为7800万元的采购包1,需要提供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宇树科技中标了预算4605万元的采购包2,需要提供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代工服务。
据了解,招标方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购的人形机器人将首先用于营业厅展示、实验室测试、少量家庭/社区试点,为未来进入智慧家庭、数字社区等场景做产品储备和技术验证。中国移动此番不仅是“买设备”,更是通过大规模测试评估厂商技术成熟度,为后续入股人形机器人领域铺路。此前中国移动旗下基金已参与宇树C轮融资,未来可能继续加码,形成“订单→数据→资本”的闭环。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移动从资本市场端和应用场景端积极入局机器人产业,未来有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进程中起主导地位。
双方协议约定,居然智家拟于2025年底前采购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用于商场导览、客户服务等场景,并在战略合作期内推动1万台的销售目标。这一目标若达成,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次在商业消费领域实现万台级规模化应用。其意义不仅在于销量,更在于验证了机器人+渠道商的联合推广模式——通过居然智家全国超400家门店的场景覆盖,优必选可快速收集用户反馈,反哺产品迭代,形成销售-反馈-优化的闭环。
对于技术复杂度高、零部件种类多、精度要求严格的人形机器人而言,其产能建设并非简单的“建工厂、扩产线”,而是涉及全链条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的系统工程。
从中游“人形机器人制造商”的视角来看,企业能否同时具备“整合供应链”与“实现量产”两大能力呢?
MIR认为,虽然2025 年被业内视为量产元年,但除少数头部厂商外,大多数中游企业仍处在‘供应链拼图’阶段,尚未跨越真正意义的量产拐点。
宇树科技在硬件端的核心策略是自研关键部件+国产供应商协同,通过技术自主性降低对进口部件的依赖,同时通过规模化采购提升议价能力。其中,宇树科技自身优势技术包括高扭矩密度电机技术(自研电机M系列,成本仅为进口电机的50%),动态运动控制算法、模块化关节、轻量化及材料创新、感知与AI交互系统等等。
除自研外,宇树科技背后的还有一批国产硬件供应商,例如在电机与驱动领域,主要供应商为绿的谐波、哈默纳科(日本);在轴承/丝杠领域,主要供应商为长盛轴承、北特科技、贝斯特、双林股份等;在减速器领域,主要供应商为中大力德、绿的谐波;在灵巧手领域,主要供应商为兆威机电、鸣志电器;在其他零部件领域,主要为金发科技、江苏雷利、全志科技、东睦股份、奥比中光、禾赛科技等。
优必选的量产能力,以长期研发投入支撑的技术成熟度为基础,通过多场景规模化交付验证了产能弹性与产品质量,已具备千台级稳定交付+万台级产能规划的产业能力。
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优必选研发投入达4.7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6.6%。截至2024 年12月31日,共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比前一年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为57.87%。据了解,优必选在伺服舵机技术、运动控制算法、芯片研发等核心领域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例如,优必选自主研发的伺服舵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机器人关节运动提供精准控制基础。在运动控制算法领域,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动态环境导航、复杂物品柔性抓取等前沿功能。
在生态协同方面,优必选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协同和生态构建能力。2025年5月,优必选与华为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围绕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形成互补优势,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从实验验证向规模化应用跨越。与此同时,优必选联动乐聚机器人等上下游企业,构建“技术赋能与场景落地协同”的产业闭环,进一步巩固其在机器人产业生态中的核心地位。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数约达77起,累计融资总额超140亿元,双双超过2024年全年的67起和110亿元。近期,众擎、逐际动力、千寻智能三家企业同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领投方均为京东。仓储、分拣、配送等环节对自动化与智能化需求高,人形机器人特点契合这些场景,平台型公司通过投资赋能上游企业,推动场景验证与商业闭环。
MIR睿工业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2025年上半年部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融资情况:
可以看到,上述所列举的融资事件超一半金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破亿”已成为入场门槛之一,9起金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资本投资趋势更为集中,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出现核心领头企业,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如运动控制算法、传感器融合和场景落地能力,持续获得大额融资,逐步拉开与中小企业的差距,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从融资轮次来看,大部分企业仍集中于种子轮和A轮融资阶段,这些企业仍处于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期,产业化落地尚需时间。少数公司如宇树科技和傅利叶智能进入C轮及后续融资阶段,正在突破“从样机到量产”的关键门槛。
国家层面: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范畴,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顶层政策支持,明确产业战略地位。
地方层面:各地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如部分地区设立产业专项资金,对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设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一些地方政府还提出采购补贴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本地的应用与推广。
例如近期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给予具身智能核心产业“真金白银”的补贴与支持。通知中写到,对关键技术攻关,最高给予5000万元支持;对算力租用企业,给予最多4000万元/年算力券补贴;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奖励最高500万元。无论是卖机器人、租机器人,还是开发、部署、训练模型,都有明确奖励和扶持。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在产品、厂商、资本与政策等多方面协同发展,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
除了新生人形机器人厂商外,部分老牌机器人企业也正与新势力共同探索发展路径。如埃斯顿、埃夫特等中国企业,开始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他们多基于现有工业机器人技术,进行人形化改造与智能升级,注重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实用性与可靠性,重点发展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运动精度、作业稳定性等指标,以满足工业生产中的搬运、装配、检测等任务需求。例如埃斯顿酷卓CODROID 02人形机器人,通过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训练,机器人现场演示了动态行走和精细化操作,未来可用于汽车总装、电子装配、物流等行业,满足工业上体力搬运和灵巧装配的场景需求。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步降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人形机器人有望在下半年及未来几年迎来更快速的发展,从实验室走向更多实际应用场景,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产业发展仍面临成本控制、技术优化、标准制定等挑战,需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MIR 睿工业成立于 2008 年,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武汉、日本、北美洲、东南亚等全球各地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MIR睿工业其专注于自动化、机器人、机床、半导体、输配电等多个工业及上下游行业,针对各细分行业配备专业研究团队,拥有近20年研究经验,依托150万行业专家和用户数据库及完整的工业市场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兼具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业务结合的服务,涵盖行业研究、战略咨询等超5000个定制化项目,是西门子、施耐德、ABB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上市公司、金融龙头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